什么是重阳节
什么是重阳节1
导读:重阳节是什么?重阳节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,到了现代,重阳节有赋予上了敬老爱老的思想,因此重阳节也是老人节,关爱老人健康长寿的时间段。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,你知道多少呢?九九重阳的传说你听过吗?没有的话,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。
重阳节
重阳节是什么
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,感恩敬老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 重阳节的源头,可追溯到上古时代。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、祭祀大火星活动。《吕氏春秋·季秋纪》有载,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
重阳节起始于上古,成型于春秋战国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,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。重阳节与除夕、清明、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。
重阳佳节
九九重阳节的来历
重阳节起源在《易经》中的九之阳数相重,还有种说法是先秦前有在九月丰收时祭天帝和祭祖的活动,那时候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。
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。这个节日在农历九月九日。古人认为九月的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。在古代,人们习惯在重阳节登高祈福,在秋天赏菊花,祭祀祖先。到目前为止,它还增加了敬老的内涵。
重阳节、除夕节、清明节和玉兰盆节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。重阳节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,融合了多种民俗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间观念中,“九”具有长寿的意义,寄托了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渴望。
关于重阳节的传说
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来源于一个道教传说。相传东汉时,汝南县一位叫 桓景的农村小伙,父母双全,有妻子儿女。一家人虽不富裕,日子也还过得去。谁知汝河两岸害起瘟疫,家家户户都病倒了,尸首遍地。这一年,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。
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:“汝河里住有瘟魔,每年到人间走走,带来瘟疫。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,为民除害。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,他收拾行装,起程进山拜师学艺。
重阳传说
费长房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,桓景披星戴月努力习练。转眼又是一年,那天桓景正在练剑,费长房说:“今年九月九,汝河瘟魔又要出来,快快回乡为民除害。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,菊花酒一瓶,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。”仙翁说罢,用手一指,一只仙鹤展翅飞来,落在桓景面前。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。
回到家乡,桓景召集乡亲将大仙的话转告。九月初九那天,他带领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,每人将一片茱萸叶随身带上,这样瘟魔不敢近身。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,不染瘟疫之疾。把乡亲们安排好后,桓景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,独坐屋内,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。
不一会儿,只听汝河怒吼,怪风旋起。瘟魔出水走上岸来,穿过村庄,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人,忽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。瘟魔窜到山下,只觉酒气刺鼻,茱萸冲肺,不敢近前登山,又回身向村里走去。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,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。此人正是桓景,他舞剑迎战,斗了几个回合,瘟魔战他不过,拔腿就跑。桓景“嗖”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,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,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。
此后,汝河两岸的百姓,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。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、桓景剑刺瘟魔的事,父传子,子传孙,一直传到现在。这就是重九登高风俗的由来。
结语: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“重阳节是什么,九九重阳节的来历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想了解更多重阳节的内容,请点击》》》重阳节的来历
想了解更多资讯内容,请点击》》》中国传统节日专题
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(http://wannianli.tianqi.com/)原创,禁止转载,转载必究。
相关推荐
2021重阳节为什么不放假 重阳节不是法定假日的原因
重阳节放假安排2021 2021重阳节放假安排是怎样的
2021年是第几个重阳节 2021年10月14日重阳节是第几个
2021年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重阳节是纪念什么的日子
9月9日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
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活动
什么是重阳节2
大家好,张宇为你解答以上问题。什么是重阳节简介,什么是重阳节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解答:
1、《易经》中,“六”为阴数,“九”为阳数。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。太阳和月亮相互协调,所以被称为重阳节。
2、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幸运日,他们很早就庆祝了。
3、第九个重阳节叫什么?
4、九重阳节又叫:重阳节、阳秋节、踏秋节、菊花节、聚宝盆节、老人节、登高节、敬老节、女儿节等等。
5、目前官方认证是老人节。自2013年起,重阳节成为国家法定的老人节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。
6、重阳节吃什么?
7、喝菊花酒
8、古代的菊花酒很讲究,人们会在第一年的重阳节第二年酿造。
9、农历九月初九,人们采摘新开的洋甘菊和鲜竹叶,拌入糯米中酿酒,然后一起用来酿酒,第二年初九放在一起喝。
10、人们认为喝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。
11、羊肉面
12、重阳节吃羊肉面主要是为了吉兆。“羊”与“阳”谐音,应该是重阳节的代号。
13、在重阳节期间,你应该吃白面。“白”表示“百”字,顶部去掉“一”,表示一百减为九十九,以满足“九九”码。
14、重阳糕
15、重阳节有登高避灾的传统,取“饼”和“高”的谐音。所以,重阳节吃重阳糕就意味着“步步高升”和“99年高寿”。
16、重阳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吃重阳饼,当时叫“彭饵”,也就是小米饼。到了宋代,重阳节到处都是吃重阳糕的人,一直流传至今。
17、九重阳节诗。
18、九天工作制
19、唐
20、莫将地比京都,霜草八月枯。
21、今天不知道高登瓶子里有没有菊花。
22、九天
23、唐
24、黄色的菊花落在篱笆旁,采菊广饮爱方鑫。
25、今天,我不能期待我的家乡,所以我强烈地与大家一起插入吴茱萸。
26、祝福9号林微馆登顶。
27、王安石
28、九重开秋节,你得动动陈毅。
29、风飘菊芯,玉露撕山茱萸枝。
30、看着八场比赛,芮穿着七套天文服。
31、深应迫在眉睫,但高不应忘记危险。
32、醉花阴
33、(宋)李清照
34、浓云永忧,脑卖金兽。
35、到了重阳节,躺在枕头上,半夜,身上的寒气刚刚被浸湿。
36、在东篱里喝着酒,一直到黄昏后,淡淡的黄菊香溢满了双袖。
37、别欣喜若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!
什么是重阳节3
2020-10-22 14:05:25文/董玉莹 重阳节所表达的意思:九月初九,日月逢九,二阳相重。重阳节就是登高秋游以及感恩敬老这两个主要议题,而且重阳节这一天活动也很多,出游赏秋、登高远眺、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等等。
农历九月九日,为传统的重阳节,又称“老人节”。因为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到了唐代,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。
重阳又称“踏秋”与三月三日“踏春”皆是家族倾室而出,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“避灾”,插茱萸、赏菊花。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,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。在民俗观念中,九九重阳,因为与“久久”同音,包含有生命长久、健康长寿的寓意。
1、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——孟浩然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
2、横笛惊征雁,娇歌落塞云。——岑参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
3、乘时争路只危身,经乱登高有几人。今岁节唯南至在,旧交坟向北邙新。——《旅中重阳》
4、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——李煜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
5、统豺虎,御边幅,号令明,军威肃。——宋江《满江红·喜遇重阳》
1、簪菊花
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,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2、吃重阳糕
重阳糕亦称“花糕”,汉族重阳节食品。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,不过蒸糕要小一点,糕要薄一点。以米粉、豆粉等为原料,发酵,更点缀以枣、栗、杏仁等果馕、加糖蒸制而成。为了美观中吃,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,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(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),这样制成的重阳糕,香甜可口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